立法會議員劉國勳發表 《新界北建設香港新中心倡議書》 - 昭傳媒 UniqueMedia.hk
     

立法會議員劉國勳發表 《新界北建設香港新中心倡議書》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今日發表《新界北建設香港新中心倡議書》,倡議書強調新界北是未來香港主要的土地供應來源,可改善香港的房屋供應,帶領香港經濟轉型。劉國勳期望政府用十年時間建設「港深合作經濟帶」,讓新界北成為香港新中心。

劉國勳解釋,新界北指整個新界北部,若以地方行政區劃分包括北區、元朗及屯門,整體調整新界北發展範圍後,可額外提供超過 5,600 公頃土地,與現有發展區合計可容納約 100 萬人、提供約 40 萬個單位,以及超過 65 萬個就業職位。

他建議政府主動統籌及簡化發展程序,透過釋放濕地及綠化帶、採取「舊村」改造試點模式、各口岸實施「一地兩檢」等方式騰出土地,配以鐵路等基建帶動發展,解決香港住屋及經濟轉型。

劉國勳亦希望新界北能引進內地高等院校及變革通關模式等新政策試驗,爭取用十年時間達到建設整條「港深合作經濟帶」的目標。在倡議書中,劉國勳議員提出三大具體建議:

整全規劃「港深合作經濟帶」—倡儀書提出,政府在主動統籌發展新界北之外,應以整全方式展開規劃。現時新界北各發展區分佈零散,未來應擴大發展規模打造「港深經濟合作帶」,新增新界北部六大策略性區域為核心,發展現代物流、創新科技、旅遊消費等重點方向產業,與深圳口岸經濟發展佈局產生協同效應。

建議包括以基建帶動發展,例如在鐵路方面全面駁通港深交通網,北環線增設皇崗站及建設延線,探索由深圳「向下」發展鐵路的可能性。此外,在釋放新界土地潛力方面,倡議書建議增加住宅比例、提高地積比至 8-10 倍,檢視濕地政策以釋放生態價值較低的濕地、參考內地「舊改」模式例如深圳漁農村釋放鄉村土地——研究降低祖堂地出售門檻、發展綠化地帶等方式增加土地供應,在開拓土地同時,要安置受發展影響的棕地作業經營者,以及安預留土地予漁農業升級轉型。

簡化發展規劃程序 由新界北開始倡儀書建議政府主動統籌新界北發展,成立專責委員會負責高層次統籌及溝通,同時成立專責小組負責快速決策及執行,並主動搬遷政府部門至新界北,對吸引企業遷入起到重要的帶動作用。另一方面,政府應檢視土地發展相關

條例,精簡城規程序,加強發展局「精簡發展管制督導小組」的功能,檢討城市規劃委員會職能和人員組成,優化和提升城規會運作等,以加快發展土地的速度。

政府主導 市場運作倡儀書最後一部分提出發展新界北,宜採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模式加快速度進行。建議包括:1)建設現代化的科學園,興建足夠的生活及娛樂配套、人才公寓,形成設施完備的社區;2)發展重點產業如半導體、生物科技、醫療等,批出土地引入私人市場力量興建;3)參考加強版「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容許商業及產業進行原址換地;4)成熟項目先行,加快發展速度。





你亦可閱讀以下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