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發表《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 提「3鐵3路」新方案 - 昭傳媒 UniqueMedia.hk
     

政府發表《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 提「3鐵3路」新方案

政府發表《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提出「3鐵3路」最新方案,以及加推「2鐵1路」新項目。其中連接洪水橋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全場約18公里,香港段長約8公里。而早在2014年提出的南港島綫西段,計劃放棄採用重鐵。當局解釋,南港島綫西段沿線地勢起伏,估計部份路段要深入地底,若採用重鐵,爬升能力有限,運輸和成本效益將不理想。當局正研究有否合適替代運輸系統,能滿足相關運輸需求,將於明年內敲定技術方案。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將研究改用低至中型鐵路系統,走線或與原本重鐵規劃有出入,但相信各個站都會設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他承諾爭取盡快落成,期望能配合華富邨重建人口增長。

至於北港島綫,原本的建議走線,由東涌綫延長過海,新增添馬及銅鑼灣北站,連接將軍澳綫。政府表示,交椅洲人工島和北部都會區,長遠將改變居住和就業人口分佈,預料目前港島綫仍可應付需求,因此2046年前都沒有發展北港島綫的迫切性。

林世雄強調,並非「走數」,指政府審時度勢是負責任,如不適時檢視鐵路需要,才是不合格的做法。當局又指,仔細審視所有技術上可行的建議走線,以及分析功效後,預料目前網絡能滿足2046年後的運輸及物流需求,加上應先將有限的公共資源,重點投放在需求殷切的地方,目前未有迫切需要考慮和落實其他主要運輸基建項目,如規劃參數或實際條件有顯著變化,政府會適時檢討。

而在中鐵綫方面,政府擬於梨木樹邨及石蔭/石籬附近增設2站。《藍圖》提出,中鐵綫全長約17公里,由元朗錦田途經葵涌,連接九龍塘,中途設東北荃灣、東北葵涌及荃景圍3個站。當局建議,中鐵綫在梨木樹邨,以及石蔭或石籬一帶的屋邨附近,各設一個車站,預計2個新車站可服務逾13萬名居民。當局預料,乘中鐵綫往返錦上路及九龍灣的車程將縮減11分鐘,由現時約43分鐘,減至約32分鐘。

《藍圖》指,當局曾考慮以荃灣、荔景或美孚站,作為中鐵綫尾站,但研究顯示,將中鐵綫南端接駁至九龍塘,比其他方案能更有效分流屯馬綫錦上路至荃灣西站路段的乘客,並能接駁東鐵綫和觀塘綫,加強東西、南北連接。

政府提出,「3路」之一的北都公路,走線將避開濕地保育區等生態敏感區域,或以深層隧道形式建造公路等,減低對環境的影響,預計通車後北部都會區內的行車路程將會縮短,來往天水圍市中心及新界北新市鎮,距離將由32公里,縮短至約23公里,預料公路在繁忙時段能有效分擔約40%往返新界東西的整體交通流量,紓緩元朗公路、新田公路及粉嶺公路的交通壓力。

沙田繞道方面,將接駁大埔粉嶺公路至九龍西長沙灣,會以隧道通過大帽山和金山。當局建議,在沙田繞道增設支路,連接主隧道至城門隧道公路,通往荃灣方向,方便新界東北人士更直接前往新界西。政府預料,通車後繁忙時間能分擔香港東面約40%南北走向的整體交通流量,紓緩吐露港公路交通壓力,車輛往來粉嶺及荔枝角,路程將由約30公里,縮短至約22公里。

至於將軍澳—油塘隧道,政府建議技術可行的情況下,將油塘出口連接至觀塘繞道及東區海底隧道,方便將軍澳居民過海,預計隧道能在繁忙時段,分擔逾30%整體將軍澳對外車流。

政府又提出,為配合北部都會區發展,計劃推出「2鐵1路」項目,包括北環綫東延綫、新界東北綫及北部公路。北環綫東延綫長9.5公里,從古洞站伸延至坪輋;新界東北綫由香園圍連接東鐵粉嶺站。

當局指,為發揮北部都會區的邊境優勢,政府將會推展北環綫支綫,及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及前海兩個項目,分別在新界中及西北提供直接的跨境鐵路,市民亦可利用東延綫及新界東北綫,前往文錦渡及香園圍口岸,令北部都會區鐵路連接口岸增至6個,有助分流旅客。

當局又指,為了加強北部都會區與港島的連接,將興建中鐵綫,及港島西至洪水橋鐵路,便利市民往返。另外會加強往返的主要幹道容量,包括推展沙田繞道及屯門繞道等。

《發展藍圖》提出,在東九龍、啟德及洪水橋/厦村,興建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明年下半年將就東九龍及啟德的項目,邀請營運商提交意向書,並就擴展走綫收集意見。 政府建議,在東九龍以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取代地下重鐵模式,全長7公里,途經彩雲、順利、順安、秀茂坪、寶達及馬游塘,便利市民前往港鐵彩虹及油塘站。而啟德運輸系統預料全長4公里,連接啟德前跑道區至啟德港鐵站。

對於有意見要求擴大新建系統的涵蓋範圍,當局指,研究後發現有不少技術困難,需要進一步研究建議可行性、成本效益,以及對項目時間表的影響。

《藍圖》提出多項交通運輸項目,當局指,會根據每一個項目的建造及營運詳情,獨立審視經濟效益,推展財務安排。除了以工務工程推展,亦會考慮運用市場力量,包括公私營融資合作方案。同時,會密切與建造業溝通,留意業界人手問題及善用科技,為預期增加的工作量做好準備。

其中鐵路項目,會根據建築和營運成本等實際情況,考慮合適財務安排,包括「鐵路加物業」。若個別項目無條件採用「鐵路加物業」模式,當局亦會考慮其他融資方法,例如非經常補助金。當局指出,若完全以「建造—營運—移交」(BOT,build operate transfer)模式推展項目,要同時達到財務可行和維持收費在合理水平,相信會較為困難。

林世雄表示,藍圖提出的項目橫跨多年,暫時未能準確估算各鐵路項目造價,會適時將各項目的融資安排,提交到大型發展項目融資委員會進行諮詢。他強調,融資安排並非一成不變,舉例指以往西港島線未有採用「鐵路加物業」模式,政府會提供現金補助,協助建造和營運,會按需要選用融資模式,又指以往建造過海隧道成本高昂,建造和營運者需要獲取合理回報,導致隧道費貴,當局會考慮清楚是否需要用BOT方式。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