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客戶服務騙案上升 訛稱已買保險即將停保行騙 - 昭傳媒 UniqueMedia.hk
     

假冒客戶服務騙案上升 訛稱已買保險即將停保行騙

警方指,截至上月,今年錄得「假冒客服」的騙案有2716宗,單單是上月已有過千宗,有持續上升的趨勢。當中受害人大部分是本地市民,18至29歲的市民佔最多,其次是40至49歲的市民,單一個案中最大的涉款金額超過450萬元。

警方指,騙徒的目標有年輕化跡象,「假冒客服」需要受害人進行許多網上操作,例如網上轉賬、開設虛擬銀行戶口等,而長者未必懂得這些操作;相反,年輕人更常用淘寶、微信,甚至是電訊商的網上服務等,可能會更容易相信自己需要取消有關服務,因此騙徒會轉為針對一些較年輕的人下手。

年過50歲的A先生(化名),早前收到自稱微信客服的電話,指他透過平台購買保險,需要支付7萬元的保險年費。騙徒指如果當天內沒有取消,就會於他的銀行帳戶自動扣除相關費用,而A先生早前曾將銀行帳戶綁定到WeChat,因此信以為真。

A先生隨後收到騙徒傳送的連結,以文字和錄音的方式與對方溝通。騙徒聲稱要證明A先生的身份及帳戶,要求他將「保證金」轉帳到指定的銀行帳戶;亦要求A先生分享手機螢幕,方便對方指示轉帳「保證金」流程。另外,騙徒又要求A先生開設虛擬銀行帳戶,訛稱保證金將會退還至該帳戶,A先生亦要向銀行申請貸款,並存至指定戶口,他覺得程序不合理,於是報警求助。

A先生表示,當時正在家中工作,十分忙碌,希望盡快完成手續後繼續工作,於是按對方指示轉帳,騙徒亦曾向他展示職員證,直至對方要求他申請貸款,他才發覺有異。

金管局一直與警方和銀行業合作,包括銀行間訊息交換平台(FINEST),目前可分享懷疑涉及詐騙相關洗錢活動的企業客戶戶口訊息,至今已交換逾200宗涉及投資、網購及網上情緣騙案訊息的相關報告,讓參與平台的銀行識別過去未知的可疑帳戶,並提交可疑交易報告,協助警方調查罪案。

警方又提醒,任何公司的職員絕對不會要求市民,以轉帳方式證明自己是戶口持有人或作戶口審查。另外,警方將於本月中至下月尾舉辦「防騙月」,針對內地來港讀書的學生,重點宣傳防騙信息。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