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商会调查指业界短中期前景信心下跌 倡优化输入劳工计划 - 昭传媒 UniqueMedia.hk
     

建造商会调查指业界短中期前景信心下跌 倡优化输入劳工计划

建造商会公布“建造业营商指数”,受访的会员公司对业界短期和中期前景信心评分均显著下跌,以10分为满分,分别只有5及5.7分,是新冠疫情期间及疫后复常以来最低;但会员对长期前景的信心评分比去年轻微上升,有6.5分,显示长期展望较为审慎乐观。

商会在去年11月至12月期间,以问卷访问约110间商会会员公司。有约28%受访者预计未来的工程量及溢利,不能够支撑公司生存,比去年调查上升。超过7成受访公司预计未来一年最大的经营困难是工程量不足,另亦有约49%受访公司表示,面对人力资源及资金周转问题。

调查又显示,人力资源青黄不接是业界一大挑战。商会建议优化“建造业输入劳工计划”,包括缩短签证批核时间,提供更便捷的申请途径,并增加政策弹性至涵盖私人工程,容许同一公司内的不同项目,灵活调配输入劳工等。

建造商会第一副会长王绍恒指,调查结果反映大部份受访会员公司重视工友职安健,约87%受访公司主动提供职安健培训,约69%实施保障工人职安健措施,另有约66%应用创新科技包括“安全智慧工地”系统,提升工地安全。

王绍恒强调职安健的重要性,总承建商、业主、顾问公司、分包商及前线人员亦需要负责任保障工地安全。对于有意见指承建商需要就施工安全负全责,他指说法不公道,亦未能解决工地安全的根本问题。

另外调查显示只有55%受访公司有应用“安全表现记分制度”,王绍恒指未来会再收集更多意见,与建造业议会及政府交流。

商会副会长廖圣鹏指出,调查反映工人有老龄化问题,前线管理人员、活跃工人、技工、专业工程人员亦不足。除了商会优化输入劳工计划的建议,超过60%受访会员公司认为应加强人力培训,吸引新人及年青人入行。

会长林健荣表示,要审视行业劳动人口的变化,因行业重视体力劳动,因应老龄化趋势,未来或出现“几何式退休”。本地需要靠输入劳工计划填补短缺,长远则要靠本地培训舒缓问题。

林健荣指,去年私人发展项目减少,私人市场工人已逐渐流动至公营工程项目任职。对于输入外劳会否剥削本地劳工工作机会,他指输入劳工计划只会集中于部分工种,数据的确反映相关工种缺乏人手,“数字上冇得变、冇得呃”。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