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界限 從多方面增加本港醫生人手 - 昭傳媒 UniqueMedia.hk
     

突破界限 從多方面增加本港醫生人手

本港的醫療水平,處於世界前列位置。但遺憾的是,本港醫生人手多年來一直嚴重短缺,人均比例每一千港人口只有兩名醫生,比例遠低於新加坡、美國、澳洲等其他國際地區。政府早前提出修例,引入非本地培訓港人醫生,冀能紓緩情況。長遠來看,政府亦需再想辦法,從多方面思考如何解決醫生人手問題。

醫院管理局在年初公布專科輪候時間,八個專科門診中有七個輪候時間以年計算,其中九龍東聯網內科及耳鼻喉科更出現長達3年的輪候時間;緊急和半緊急類別個案輪候時間,分別是兩個和八個星期;眼科和矯形及創傷外科,新症的輪候時間需超過100 星期,反映醫生短缺的情況極為嚴重,情況完全不能接受。

政府提出修例回應相關問題,《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內容,建議以免試制度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容許在海外讀醫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以特別註冊形式於公營醫療機構工作5年後,在港取得正式註冊醫生資格,認可院校名單由特別註冊委員會制定,三年一檢。這可算是踏出了第一步,筆者期望條例能得到各界支持,能盡快於立法會通過,解市民所需。但修例能吸引多少海外醫生來港執業,仍然是一個未知數。長遠而言,要避免更加嚴峻的醫生短缺情況出現,我們為何不突破界限,把範圍再擴大一點,甚至讓非香港永久性居民,也能來港執業呢?

政府需要正視公立醫院不斷流失醫護人員的問題,認真審視制度,從源頭審視如何加強保留公立醫院人手,加上增加本地培訓醫生學額,並引入更多合資格境外醫生,多管齊下規劃好公立醫院的醫生人手,才能緩解醫生短缺的問題。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民建聯副主席、
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