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法例未能滿足臨終病人需求 團體倡制訂完善晚期照顧系統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本港晚期照顧研究報告,指本港在晚期照顧方面的法例,主要聚焦醫療,無法滿足人生最後階段的全面照顧需求;又指涉及人生最後半年至1年的晚期照顧,應涵蓋醫療心理、社交及靈性的照顧。
研究指,港人臨終前半年,需使用醫院服務的頻率開始增加,臨終前兩個月的升幅更為明顯,對公營醫療體系構成壓力,建議制訂完善的晚期照顧系統。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葉文祺指,發展晚期照顧可滿足晚期病人需要,減輕照顧者壓力,是更具成本效益的政策措施。他預計,若有完善的系統,每名病人可減省逾9萬元醫療開支。
團結香港基金醫療及社會創新研究主管周嘉俊,建議政府建立互通的資訊平台,加強醫療與社會服務數據共享和協作,確保病人獲得無縫接軌的晚期照顧服務。
報告亦建議,制訂標準化「預設照顧計劃框架」;透過3層教育策略,提升社會對臨終議題的理解及接納;策略性提升樂齡科技應用;以及完善安老院舍設施和簡化死亡登記程序,為在居住地離世營造有利條件。
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在活動上表示,本港習慣死亡議題放在「地氈底」,導致即使擁有發達的醫療體系,亦是全球最長壽的地方之一,但市民在臨終時沒有太多選擇,包括在哪裏離世、誰是照顧者等,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有權選擇。
他說,「預設照顧計劃」較「預設醫療指示」重要,涵蓋範圍亦較多,在「預設照顧計劃」下,只要能與家人及醫護人員等達成共識,包括決定會否插胃喉、會否接受反應較強的抗生素等,可讓生命的最後階段能夠活得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