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金融服務雙輪驅動 助推香港經濟新高飛 文:吳錦華 - 昭傳媒 UniqueMedia.hk
     

專業金融服務雙輪驅動 助推香港經濟新高飛 文:吳錦華

金融市場的繁榮與專業服務的深化,正成為驅動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雙引擎。今年以來,香港金融市場表現活躍﹕恒生指數自年初上升逾兩成,每日平均成交額接近2,500億元,較去年接近翻倍;新股集資額至八月底累計逾1,300億元,按年激增近六倍,重登全球首位。這組令人矚目的數據,為行政長官李家超剛發表的《2025年施政報告》提供了堅實的註腳,也印證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持續鞏固。

剛發表2025年施政報告當中,提出了一系列深化專業及金融服務的措施,從降低「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門檻到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從推動數字資產發展到強化知識產權融資,這些政策不僅回應了當前市場需求,更為香港經濟未來發展繪製了清晰的路線圖。

施政報告針對金融市場提出了全面而系統的改革措施,涵蓋股票、債券、貨幣及黃金市場四大領域。

股票市場方面,政府將通過「科企專線」協助內地科技企業來港融資,研究優化「同股不同權」上市規定,並探索縮短股票結算周期至T+1。這些措施將進一步提升香港資本市場的效率和吸引力。

同時,政府將發行更多人民幣債券,並研究在合適場景下以人民幣支付政府開支。這些舉措將大大豐富人民幣資產的應用場景,強化香港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

黃金市場發展則是本次施政報告的另一大亮點。政府計劃推動金融機構在港拓展黃金倉儲,以三年超越2000噸為目標,建造區域黃金儲備樞紐。還將建立香港黃金中央清算系統,邀請上海黃金交易所參與,為未來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做好預備。

施政報告在市場準入和產品創新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為金融服務發展注入新動力。

「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優化亦備受關注。根據新政策,購買非住宅物業的可算入額由1,000萬元提升至1,500萬元;購買住宅物業的成交價門檻由5,000萬元下調至3,000萬元。這一調整預計將進一步吸引高淨值人士來港投資定居,為香港市場帶來新的資金流。

數字資產與金融科技領域也迎來新突破。金管局將繼續推進Ensemble項目,推動商業銀行推出代幣化存款和真實代幣化資產交易。政府正就數字資產交易及託管服務的發牌制度制訂立法建議,證監會則研究擴展可提供予專業投資者的數字資產產品和服務的類型。

綠色金融同樣是施政報告的重點。港交所的國際碳交易平台Core Climate將與大灣區碳市場試點合作,試驗跨境交易結算路徑。這將有助於香港抓住綠色金融發展的先機,打造區內碳市場生態圈。

專業服務是香港經濟的另一重要支柱,施政報告提出了多項措施強化這一優勢。

「內地企業出海專班」的設立將整合香港的外地辦事處,包括投資推廣署、貿發局和香港駐內地辦事處,組成一站式平台,主動招攬內地企業利用香港平台「出海」。這一措施將充分發揮香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

知識產權貿易將成為香港專業服務的新增長點。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及知識產權署會聯同金管局推出知識產權融資沙盒,協助科技行業利用知識產權進行融资。政府還將支持香港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向本地中小型創科企業提供專利評估服務。

專業服務與金融服務的深度融合將產生強大的協同效應,提升香港整體競爭力。

以知識產權融資為例,這一創新模式將無形的知識資產轉化為可融資的抵押物,既解決了科技企業的融資難題,又為金融機構開辟了新的業務領域。這種融合正是知識型經濟發展的關鍵。

再如「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優化,不僅為金融市場帶來新資金,也將刺激對香港專業服務的需求。高淨值人士來港後,需要法律、會計、資產管理等專業服務,形成良性循環。

跨境服務鏈的構建是另一個協同效應的體現。內地企業通過香港「出海」,可以在香港完成融資、結算、風險管理等一站式服務。這種完整服務鏈的形成,將進一步強化香港作為國際商業樞紐的地位。

吳錦華

香港華人會計師公會前會長兼顧問委員會主席

香港稅務學會顧問





你亦可閱讀以下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