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若蓮稱已批出多宗「城中學舍」申請 料可提供2600個宿位

《施政報告》提出由下一個學年起,每所資助專上院校的非本地生自費就學人數上限,由相當於本地學額數目的40%增至50%。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說,對於院校課室、圖書館、宿舍等短時間內可能會較擠迫,現時不同院校已用各種方法增加配套,包括在校外購入大樓以增加教學空間、透過「城中學舍」計劃增加學生宿舍等。而「城中學舍」計劃推出至今當局收到10多個申請,已批出數個,預計約兩、三個月增加約2600個宿位,形容反應熱烈。
蔡若蓮在電台節目表示,資助專上院校的非本地生人數上限,明年9月起將由本地學額數目的40%增至50%,本港八間資助大學現時平均使用約23%非本地生學額,但個別院校已經使用約30%學額,接近「爆燈」,為了讓院校能持續錄取非本地生,把上限再提升至50%,希望院校能善用資源,吸納更多非本地生。她強調,若本港希望成為國際教育樞紐、擔任輸出人才的角色,就必須要吸納足夠的非本地生。

被問到院校的配套是否足以應對持續增加的學生人數,蔡若蓮指本地高等院校已循序漸進增加配套,例如建設新的教學大樓和宿舍,以及增聘高級教學人員。政府7月底推出的「城中學舍」計劃,容許商廈改建為學生宿舍,至今收到10多宗申請,其中數宗已獲批,預計能增加2600個宿位。
她亦指,大學飯堂、圖書館等配套,短時間內可能會出現擠迫情況,院校會考慮再增設空間;教育局亦會根據實際情況,與大學商討調整非本地生比例。
政府在北部都會區的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牛潭尾新發展區及新界北新市鎮預留用地,發展北都大學城。蔡若蓮提到,暫時預留洪水橋用地予自資院校或應用科學大學,配合高端產業、服務等。至於牛潭尾、新界北用地,當局希望參考不同國家地區大學城的運作模式,再決定如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