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會計界的挑戰與轉型之路 文:吳錦華

在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中,特別是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為香港會計行業帶來重大的挑戰,業界必須早作準備,處理好傳統業務市場飽和,以及新興領域人才短缺的問題。我們必須要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中,擁抱數位化轉型及深化區域融合中的機遇與挑戰。
過去幾十年,香港會計業依託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以審計、稅務等傳統服務為主戰場。然而,隨著市場漸趨飽和,傳統業務競爭日益激烈,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
同時,香港會計行業正面臨人才結構矛盾。資料顯示,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超過47,000名,但懂得為企業提供跨境服務的高端人才卻並不足夠。
一方面,基礎會計人員供應充足,另一方面,精通國際業務、能夠為企業提供跨境服務的複合型人才嚴重短缺。
同時,行業還面臨著科技變革的衝擊。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正逐步取代傳統會計核算工作,這對專業人員的數字素養提出了全新要求。
面對挑戰,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會計行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去年12月,廣東省註冊會計師協會與香港會計師公會、澳門會計專業聯會共同簽署了《粵港澳會計師行業發展戰略協定2024》,圍繞資訊共用、業務協作、人才培訓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這一協定成為三地會計行業協同發展的基石。
在今年9月的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三地攜手發佈了成立「粵港澳出海企業財稅護航聯盟」的消息。目前已有來自粵港澳共123家事務所加入這一聯盟,發揮灣區優勢為「出海」企業保駕護航。當大灣區的區域優勢與會計專業的智慧服務深度融合,便能形成強大的出海合力。”
這一聯盟的建立,標誌著香港會計師的角色正從傳統的財務報表審計者,轉變為企業出海的戰略夥伴。

事實上,要把握大灣區機遇,香港會計行業需從服務內容、人才結構和科技應用三方面進行徹底革新。
專業服務多元化是突破口。香港會計界正努力從傳統審計、稅務服務,向企業重組、風險諮詢、可持續金融等新興領域拓展。今年3月,香港會計師公會公佈了一份專門助力內地企業「出海」的香港會計師事務所名單,涵蓋熟知不同海外市場及相關法規的70多家事務所。
人才流動成為關鍵推動力。在今年3月起生效的更新版「人才清單」中,會計行業已被加入。人才的流動,特別是高質量人才,將有助於促進大灣區會計人才流通,吸引更多高質量人才來港服務。
科技賦能也不可忽視。會計行業需要積極應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實現從資料處理到商業洞察的升級。數位化工具不僅能提高傳統工作效率,更能為客戶提供更深層次的商業智慧和預測分析。
我們必須謹記,面對數位經濟的浪潮,香港會計界需要面對的已不是是否轉型的選擇題,而是如何快速轉型升級的必答題。唯有擁抱變化,才能在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道路上,走出會計專業的新輝煌。

吳錦華
香港華人會計師公會前會長兼顧問委員會主席
香港稅務學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