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稱交椅洲人工島賣地收益高於成本 方案值得支持

政府建議填海興建的交椅洲人工島會由3個島嶼組成,比早前建議多一個島,建造成本最新估算增至5800億元,土地收益則下調至約7500億元。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認為是正常調整,對上一次估算至今,工程物料的價格均有上升,令造價出現增幅,但賣地收益仍然高於成本費用,因此新方案值得支持。
劉國勳在電台節目表示,當局預計最快3年後開展填海工程,屆時不論物料和工程費用都可能有變動, 收益也會相應增加,又強調當局現時只作情景預測估算,當正式完成研究後會有較準確的數字,期間亦要小心控制成本。
另外,政府初步提出興建全長約30公里鐵路,途經港島西、人工島和洪水橋,與早前規劃以屯門內河碼頭作為起點不同。劉國勳表示,同期香港有很多不同計劃和研究,需要用完整的圖畫去看,認為洪水橋是北部都會區的核心地帶,也可以連接至前海一帶,是最為合適的方案。
至於是否忽略屯門居民的需要,他指出中部水域人工島只是整個明日大嶼計劃的其中一部分,日後亦會有屯門西發展和龍鼓灘填海項目,屆時也可以研究屯門一帶的鐵路發展。
但另一名立法會議員,實政圓桌的田北辰就認為,將人工島鐵路線起點轉至洪水橋,明顯以服務日後北部都會區人口和跨境客為主,將屯門的50萬人口棄之不顧,未能物盡其用,欠缺成本效益,重申會絕對反對方案。
田北辰在電節目表示,現時北部都會區方案「十劃都未有一撇」,而屯門沿岸和內河碼頭一帶將來有很大發展,人工島鐵路項目一定要涵蓋有關範圍才有足夠客源和效益。他認為,早前規劃方案可以涵蓋跨境客、北部都會區和屯門人口,如果最終方案增加多條鐵路走線,途徑屯門有關地區會較合理,但整個造價推算會增至約6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