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文台長批暑熱警告彈出彈入惹混亂 勞工處稱正商量微調 - 昭傳媒 UniqueMedia.hk
     

前天文台長批暑熱警告彈出彈入惹混亂 勞工處稱正商量微調

天文台前台長岑智明指,勞工處5月中推出的「工作暑熱警告」,效果未如人意,警告信號多次「彈出彈入」,引起混亂,又指工作暑熱警告與天文台運作多年的酷熱天氣警告並行,有可能出現不協調。他指出,資訊不是愈多愈好,指簡單易明並具公信力的天氣警告,有助市民快速掌握危險情況,他贊成有學者建議,將酷熱天氣警告及工作暑熱警告兩套系統整合。

「工作暑熱警告」推行近兩個月,翻查紀錄,警告曾多次在短時間內反覆發出及取消,例如上周三(7月5日)下午,黃色暑熱警告在2時20分生效,一小時後取消,但10分鐘後又再度生效,一小時後再取消。

岑智明在報章撰文,指2014年與中大醫學院團隊研發「香港暑熱指數」,是考慮普羅大眾的暑熱影響,研究顯示,當指數達到29.5時,市民的額外入醫院比率開始上升,天文台會在這個時候發出「炎熱天氣特別提示」;當指數達到30.5時,額外入院率便達到令人擔憂的水平,所以當指數達到30.5,或者預測氣溫普遍達到攝氏33度,會發出「酷熱天氣警告」。

但岑智明指,當時的研究並沒有針對勞動人士,亦沒有評估長時間在戶外工作人士的暑熱風險,質疑勞工處推出的工作暑熱警告基於「香港暑熱指數」是否合適。 他認為,勞工處應考慮參考國際認可的「濕球黑球溫度」,作為工作暑熱警告的觸發門檻。他指出,天文台的「香港暑熱指數」設計是用10分鐘平均值,但國際標準規定下,「濕球黑球溫度」會以一小時平均值作為參考,認為「彈出彈入」的問題會大為減少。

而在立法會一個委員會上,多名議員促請政府檢討暑熱警告,勞工處副處長馮浩賢回應指,正與天文台商量如何作微調,在暑假後亦會檢討有無可作改善的措施,令制度更順暢,但他強調,相關指引推行約兩個月,各行各業已經逐漸理解和適應新指引。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