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醫生名冊將分兩級 須接受慢性病管理培訓 - 昭傳媒 UniqueMedia.hk
     

基層醫療醫生名冊將分兩級 須接受慢性病管理培訓

政府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明年中將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資助45歲或以上市民,到家庭醫生診斷和治療高血壓及糖尿病。政府新設的「基層醫療健康專員」由醫管局前人力資源主管彭飛舟出任。他表示香港市民習慣「有病醫病」,要加強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及早找出風險較高和隱性患病的市民,長遠才能減輕醫療負擔。醫生名冊亦會設分級制,參加計劃的醫生須接受基本或較複雜的慢性病管理培訓。

彭飛舟說,政府以資助一半治療費用為起點,但強調除了提供金錢誘因,更加希望補足現時公營醫療的不足。「從起點來說,先去到一半資助,市民都要知道健康是要共同承擔,我們下一步推展再看如何做對市民最好。

部分個案本身未去到患病,但已經需要積極接入,例如早期糖尿病,目前醫管局未能提供相關服務,如果市民及早知道,改善生活,或服用藥物,已經可以避免成為糖尿病人。」 彭飛舟指,策略採購統籌處會研究採購藥物,降低參與計劃市民的藥物開支,政府亦積極考慮設立社區藥房,方便市民取藥,計劃長遠亦會參考醫管局郵寄藥物的安排。

除了市民心態要變,彭飛舟指,本港私家醫生「治未病」意識都要加強,日後參與計劃的私家醫生,必須加入《基層醫療名冊》,政府會要求他們持續進修,並設兩級制,分別是基本和更加複雜的管理慢性病培訓。

「真正的家庭醫生,在病人有輕症時,都應該提供相關資訊和篩查服務,甚至藥物跟進,現時私家醫生或家庭醫生,未能和病人建立關係,或維持『有病先醫』的認知,某些年紀應該打某些預防針,或做慢性疾病篩查,所以是(醫生和病人)雙方面責任。」他說注射預防針等是所有醫生都能夠應付,但跟進糖尿病併發症,例如「糖尿上眼」,就需要受特定訓練和專科培訓。

本港目前有約1.5萬名醫生,當中有5000至6000名醫生提供基層醫療服務,彭飛舟指希望未來幾年,至少有4000名醫生加入名冊,指只有有關醫生才能提供長者醫療券和疫苗接種等服務,相信有一定吸引力;至於目前公立醫院主要是專科醫生,相信人手上不會有重疊。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