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堤岸「樺加沙」吹襲期間浪湧水淹 甯漢豪稱將加設1米高擋水牆 - 昭傳媒 UniqueMedia.hk
     

將軍澳堤岸「樺加沙」吹襲期間浪湧水淹 甯漢豪稱將加設1米高擋水牆

超強颱風「樺加沙」早前吹襲期間,本港多處堤岸出現海浪湧灌和水浸,其中將軍澳南海濱長廊有餐廳被湧浪衝毁大門,造成嚴重損失。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有關海濱長廊的單車徑外花糟位置,已動工加建約1米高的擋水牆,期望明年完成,當局將會與海濱長廊附近的餐廳負責人商討,在門外加設充氣式擋水設施,以備不時之需。

甯漢豪在一個電台節目上表示,目前政府有不同策略管理海岸線,形容像「打仗」,包括在海岸附近地方設置約20至30米的海濱長廊用作防線,日常可用作休憩,颱風期間則可當為緩衝區,海堤附近的石牆打斜擺放,用作海浪卸力,及有約1米高擋浪牆。她指,一直根據每次颱風的數據及聯合國指引等,預測颱風時海浪的威力,但「天有不測之風雲」,即使有數據亦很難準確預測,因此需要利用以往的經驗學習及改進。

《施政報告》提出,成立由行政長官李家超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推出多項簡化行政程序,以加快北都發展。甯漢豪指,政府將以「分階段開發」模式,並參考內地「1.5級開發」概念,即初期先讓企業設立低密度設施,例如展銷場、康體設施及臨時辦公用地等,企業可在營運數年後再決定是否正式經營。

甯漢豪說,原計劃在洪水橋規劃約10公頃商業地,參考港鐘金鐘站的概念,吸引企業進駐正動工的港鐵洪水橋站,但發現要讓企業在鐵路站仍未開通前投資,會令他們「心不安」,因此才參考「1.5級開發」概念。





你亦可閱讀以下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