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報告指 私營醫療機構收費透明度不足 - 昭傳媒 UniqueMedia.hk
     

消委會報告指 私營醫療機構收費透明度不足

醫務衛生局探討就私營醫療收費透明度進行立法。消委會就發表研究報告,指目前私營醫療服務收費透明度仍不足,包括醫患資訊不對稱,以及未有詳細列出醫生費等,建議各醫療機構提供清晰和書面的服務費用預算,並促請政府改善現行有關提供價目資料的監管框架,以及處理收費爭議機制。

消委會今次的研究涵蓋13間私家醫院,以及128間日間醫療中心,結果發現病人在搜集價目資料和醫療套餐、獲取服務費用預算,以及解決收費爭議方面,均遇到不同問題。研究又指,68%受訪消費者,選擇醫療機構前根本未有「格價」;當中47%人沒有打算比較價目資料,另外有40%人指,主診醫生只為病人提供一間私營醫療機構的選項,或者本身是有關醫院的駐院醫生,因此根本未能「格價」。

在搜集價目資料方面,消委會發現,部分私營醫療機構未有在價目表或收費表內,詳細列出醫生費,包括其他專科醫生和麻醉科醫生的收費,亦未有披露相關收費的定價基準;而醫生費和醫院費往往根據病房類別調整,例如使用同款棉花,不同價位的病房收費亦有異,令部分消費者質疑做法不公。消委會又指,即使部分機構有提供套餐,但相關資料亦不清晰和不足,例如未有提及治療方法詳情,令消費者難以比較不同套餐的價格。

在獲取服務費用預算方面,研究指,只有約20%機構,有在病人服務費預算當中,進一步提供醫生費的明細,令消費者難以核對最終賬單上的項目;亦只有1間私家醫院有在預算表中提供欄目,以填寫主診醫生以外的專科醫生身分。

消委會指,2021至24年間接獲有關私營醫療機構的投訴中,逾45%均涉及收費爭議,當中服務費用預算與最終賬單有差異是主因;截至上月,個案整體調停成功率只得約35%,反映要解決這類投訴有挑戰。消委會又表示,研究發現,大多數消費者選擇不投訴,是因為不熟悉投訴渠道、認為投訴耗時,或希望保持良好的醫患關係。

研究報告提出多項建議,指私營醫療機構收費未有明確法例要求前,應分階段提升透明度,首先是日間醫療中心應主動於網上公布價目表,而政府同時應就價目表的呈現方式,為私營機構訂立指引,包括採用更方便消費者理解的分類,例如以專科、而非單以收費類別分類。

消委會又認為,若市面上有更多不同種類的醫療套餐,將有助消費者靈活因應自身需要選擇服務;政府亦應為醫療套餐設計和推廣推出指引,訂明宣傳資料中需涵蓋和披露的資訊,並在一定程度上彈性處理套餐包含的項目。

另外,消委會建議,政府要明確要求私家醫院和日間醫療中心,為病人治療前,要提供清晰和書面的服務費用預算,列明主要項目的明細,以及改善現行有關提供價目資料的監管框架和處理收費爭議機制。





你亦可閱讀以下相關報導…